蓄电池容量的计算需结合放电参数、电压特性及能量转换关系,以下是常用方法及公式说明:
一、基本计算公式
安时(Ah)定义法
容量 = 放电电流(A)× 持续放电时间(h)
示例:以5A电流放电2小时,容量为 5A×2h=10Ah。
电压与电阻结合计算
若已知电池电压(V)和内阻(RΩ),容量计算公式为:
容量(Ah)=(电压 / 内阻)× 时间(秒) / 3600
示例:12V电池内阻100Ω时,容量为 (12V/100Ω)×3600s/3600=0.12Ah。
二、实际应用中的容量测算
放电测试法
以恒定负载放电至终止电压,记录电流和时间,计算实际容量。
终止电压标准:铅酸电池通常为10.5V(12V系统)。
能量转换计算
能量(Wh)= 标称电压(V)× 容量(Ah)
示例:12V/20Ah电池储能为 12V×20Ah=240Wh。
三、特殊场景计算方法
恒功率放电公式
容量(Ah)=(负载功率×后备时间) /(电池组电压×逆变效率×放电效率)
示例:4800W负载运行2小时,192V电池组效率0.94时,容量需 76Ah。
恢复容量的激励法
对容量下降的电池,通过小电流多次充放电循环激活性能(如100mA充至1.5倍容量后放电,重复4-5次)。
四、关键参数与注意事项
温度影响
高温(>45℃)或低温(<0℃)会显著降低实际容量,需调整计算余量。
放电率修正
容量标注通常基于20小时放电率(如7Ah电池以0.35A放电20小时),若实际电流增大,可用容量会减少。
免维护电池限制
不可添加电解液,需使用恒压充电(如13.8-14.4V)。
以上方法需根据电池类型(铅酸/锂电)和实际工况选择,建议优先参考产品手册或专业设备实测。
文章关键词:蓄电池容量的计算